《質數的孤獨 La solitudine dei numeri primi》保羅.裘唐諾Paolo Giordano

書名:質數的孤獨
作者:保羅‧裘唐諾
譯者:林玉緒
出版社:寂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30

「哪樣比較孤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誰也不愛;還是心裡愛著一個人,卻始終無法向愛靠近?」


作者簡介
保羅.裘唐諾 Paolo Giordano

生於1982年,目前正在攻讀粒子物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1月於義大利出版處女作《質數的孤獨》,兩年內售出逾34國版權,全歐暢銷逾500萬冊,贏得五座文學獎,包括義大利最重要的史特雷加文學獎,成為該獎項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主。得過該獎項的都是義大利重量級小說家,包括安伯托.艾可、《週期表》作者普利摩.李維等人。

譯者簡介
林玉緒

政大統計系畢。七年半的公務員生涯之後,辭職前往義大利中部語言大學就讀,選修文化組;之後,又考上翡冷翠大學,選讀義大利近代文學。旅居義大利近九年。曾為特約記者,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聽說》電影導演 鄭芬芬、名主持人 蔡康永、旅歐作家 韓良憶、作家 彭樹君、作家 鍾文音、作家 郝譽翔 ◎驚豔推薦

書評

☆ 人物是故事的靈魂,把兩個主人翁比喻為永遠無法靠近在一起的質數,就已經為故事奠定了一種神秘、哀傷的氣氛,可是這種氣氛卻又因為兩個質數的撞擊而帶來一絲希望與溫暖,於是閱讀的心情就在主角的孤獨與受創中糾結著,卻又在他們彼此的陪伴與撫慰中獲得釋放,使得你無法不關心他們、無法不為他們自虐、絕望的存在擔憂、也無法不為他們找到站起來的動力而喝采;就像宇宙中的數學,雖然深奧,卻美麗非凡。──《聽說》電影導演 鄭芬芬

☆ 這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小說,一開始它的聲音是低沉的,最後的結局卻爆發開來;這是一部精緻、同時卻又非常可怕的傑作。──義大利IBS網路書店

☆ 保羅.裘唐諾的寫作天分,在這本初試啼聲的作品中,已如同閃電般地向我們證明了。──義大利《閱讀的技巧》

☆本書以精采非凡的故事,完全展現了青少年的敏感與易受傷害,它不用大哭大喊的方式,但卻讓讀者看到了其他人沒有看見的地方。作者知道要如何去說一個故事,他了解要把所有傷害的來源,用一則細小的事件精準地描述出來,充分顯露出他是一個了解生命完全是由殘缺不全卻極為珍貴的片段所組成的人。──義大利《共和報》

☆ 天才之作......每個人都能在裘唐諾的書中,發現一小部分的自己。──義大利《日報》

☆ 一本完成度非常高的書,其所有的成就都是名不虛傳……一部憂鬱但美麗非凡的小說。──英國《衛報》

☆ 史特雷加文學獎(義大利的曼布克獎)最年輕的得主,用他清新、令人心碎的精準文字,探討了創傷與罪惡感能如何破壞一個人情緒的穩定度,以及如何令受害者沉浸在不安與失落中......一部令人驚訝的作品。──英國《每日郵報》

☆ 感動人心......精采好看......低調而優雅。──《泰晤士報文學特刊》

☆ 一則優雅的寓言......書中不斷出現的孤獨與渴望,透過俐落與靈活的文字而閃閃發光。──英國《展望雜誌》

☆ 作者才26歲,卻能夠建構出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會觸動你的心靈好幾天,而且當你闔上這本書,將它放在床頭櫃上時,還會讓你為兩個主人翁無言的絕望感到低迴不已的故事。──讀者 克莉絲汀娜

☆ 這本小說的銷售數量出奇地好,但是絕對不可以把它定義為「商業利益下的產物」,不管是從這本小說的風格結構、或是它的內容而言。小說的用語通俗白話,摒棄了委婉迂迴與堆砌詞藻的文體。內容很簡單、很實在,故事的描繪非常生動,充滿了靈魂。情節則呈現出一種明顯的藝術手法,非常成熟。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讓作品本身活了起來。我認為,這是少數幾本內文品質與銷售結果成就一致的佳作之一。──讀者 強納森.史奇沙羅

☆ 我和所有支持「這是一本會讓人一口氣看完的小說」這種說法的人意見一致,我非常高興、也很訝異,這本小說竟然能同時吸引年輕讀者與像我們這樣的大人。書中的情節所提到的現實性,非常地中肯又嚴謹,讓兩個年代的讀者都一致地認同這本小說的價值。──讀者 唐娜羅莎

☆ 我是個十四歲的女孩,我必須說這是一本深深觸動我心的小說。大家似乎都對書中意外的結局感到很失望,我也希望能有個快樂的結局;不過我覺得作者是要讓我們留下一點期待,而且根據我的看法,這本小說還沒有結束……至少我是這麼希望的!這真的是一本非常棒的小說!──讀者 安東妮拉


內容介紹
兩個質數,代表兩個不幸的小孩、兩個孤獨的青少年、兩個脆弱的大人。

艾莉契討厭滑雪,卻在父親的逼迫下不得不去上滑雪課,因此遭逢了生命中最大的意外。

馬提亞有一個智能不足的雙胞胎妹妹,父母卻總是硬將他們綁在一起。當終於有同學願意邀請他們去參加生日餐會的那天,馬提亞做出了讓他一生懊悔的抉擇。

兩個人生曾經面臨缺憾的青少年,在另外一場生日會上相遇了……他們如此相像,卻又如此不同;如此接近,卻又難以真實碰觸,像兩個「孿生質數」,緊密卻又非獨自存在不可。他們,究竟會面對怎樣的未來?

這是個關於童年經驗、孤單與愛的動人故事。看完之後你會想問:當你愛上另一個人時,是否還能保有自己的完整性?為何越是相愛的人,卻越是無法彼此靠近?


推薦序
佇立山谷或縱身激流(本文涉及部分劇情,請斟酌閱讀)
文 / 彭樹君

哪樣比較孤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誰也不愛;還是心裡愛著一個人,卻始終無法向愛靠近?

在微涼的秋日裡展讀《質數的孤獨》,眼前彷彿飄來陣陣落葉,令人在掩卷歎息之際,心中也泛起些許蕭瑟的涼意。

這是一個愛與孤獨的故事。

年幼的艾莉契在一次滑雪練習中受了傷,從此終生跛行;而馬提亞弄丟了他的雙胞胎妹妹,罪惡感永遠如影隨行。在天真未鑿的年紀,就因為一次無心的過失,分別註定了日後孤獨的命運。

青春期的艾莉契患了厭食症,且被同學欺凌;被視為天才的馬提亞則以自殘的方式懲罰自己,並拒絕一切友誼。當少女的她和少年的他相遇,兩人在彼此身上發現同類的氣息,同樣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同樣與自己難以和好、同樣因為過去的創傷而小心翼翼地裹上一層自我保護的薄膜,於是兩個寂寞的個體從此有了交集,他們默默地把對方視為此生唯一,卻也總是在關鍵時刻一再做出違背心意的決定,終究未能緊握彼此的手。

明明是相愛的兩個靈魂,卻無法因愛合一。為什麼如此相似的兩個人,竟不能向愛靠近?是孤獨的個性造就了他們的命運,還是命運的劇本早就寫下了不容更改的情節?

也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艾莉契或是一個馬提亞,表面上是沉默的,心裡卻大聲呼喊著愛,我們期待有人可以聽見,卻不肯或不知如何打開這種封閉狀態,於是再激烈的呼喊都只是個人內心的回聲,沒有人聽見。

也或許,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質數,除了自己與一,無法被其他數字整除,答案永遠是自己一個人的單獨。而相愛卻不能相守的兩個人,就像一對孿生質數,是十一和十三,或是四十一和四十三,或是其他中間相隔著偶數的質數,雖然彼此靠得很近,一直就在伸手可及之處,卻始終不能依偎在一起。

但,愛為什麼不能打破界限,拯救彼此的孤獨?

就像馬提亞和艾莉契一樣,也許我們內心呼喊著愛,但是當遠方幽幽傳來回應的時候,過去的創傷同時也隱隱作痛,提醒我們交出自己是多麼危險,於是我們就又退縮了。回應愛的呼喚需要勇氣,那代表要打破自己原來那個靜止卻安全的狀態,縱身投入一種未知,一種冒險,從一個人的山谷躍入兩個人的激流,也許最後會到達芳草鮮美的平原,但更可能的卻是在暗礁與漩渦的過程裡被撞擊得粉身碎骨。

徒然只有內心的呼喊是不夠的,愛還需要被表達,需要戰勝對疼痛的恐懼。若沒有回應愛的勇氣,終究只能各自站在懸崖兩邊,無言相望罷了。

但無論是個性或命運,這都是個人自由意志之下的決定,決定要和對方相加成為一個全新的數字,或是決定要繼續維持原狀當一個孤獨的質數。

保羅.裘唐諾在二十六歲時以這本書初試啼聲,不但屢獲國際文壇肯定,並因此成為義大利最重要的史特雷加文學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主。他以一種輕描淡寫的寫實手法,精準地呈現了男女主角兩人的內心戲,讓讀者隨著他們各自的情緒千迴百轉,不斷堆疊,然後在結尾急拉直上又急轉直下,令人讀來如坐雲霄飛車般全神貫注不能呼吸,最後的落筆輕輕停止,又令人久久無法回過神來。然而這個結局好似只是一個暫停而已,餘味無窮,暗示著後面還有其他可能,等待著故事繼續。

也許有一天,在馬提亞與艾莉契的故事裡,或者在我們的人生中,真愛終會消融界限,戰勝孤獨,那時將是一個舊世界的結束與一個新宇宙的誕生,才有真正的完成。

同時也才有真正的開始。



字句節錄
只要眉毛輕輕一抬,就可以決定是要毀滅你,或是饒過你。

他喜歡讀書,是因為那是一件可以獨自進行的事,是因為所有你在研究的東西,都是早已死亡,冰冷且被人咀嚼過的;他想告訴她,學校那些課本的書頁,全都有著相同的溫度,它們讓你有時間去做選擇,它們永遠不會傷害你,而你也無法傷害他們。但是他什麼也沒說。

「妳會習慣的,最後妳甚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他說。
「怎麼可能?它會一直在那裡,就在我的眼前。」
「正是!」馬堤亞說,「就是因為這樣,妳才會再也看不到它。」

隨著時間的流逝,青春時期的那道傷口癒合了。皮膚的表皮層以一種令人覺察不到、卻持續不斷的進程,漸漸黏合在一起。每一次磨損,結痂就剝去一層,但之後又頑強地形成,而且還更厚、顏色更深。不過最後,一層新的、光滑又有彈性的皮膚取代了那道傷口......最後與肌膚其他的顏色融合在一起。

......孤立的質數,迷失在全由數字所組成的安靜、整齊的空間裡。接著你會很痛苦的意識到,孿生質數一直要到意外發生時才會碰在一起,而他們真正的宿命是注定一輩子要孤獨。

這名年輕醫生的週遭有一股平靜的氛圍,那是自由信仰所組成的透明又堅實的領域。

那些書本之間卻留下許多缺口,那些黑色的空間目睹了兩人生活即將崩塌的開端。

艾莉契停下來看著那些缺口,這是頭一次,周邊的冷漠化成一個具體又冷酷的事實,一種巨大又結實的固體形狀。

對抗自己的某些意願,會讓你變得軟弱無能。

因為那些我們不愛的人對我們的愛情,只會停留在表,很快就蒸發掉了。如今殘留下來的,只是一道淺淺的紅色痕跡,在她那緊實的肌膚上幾乎看不出來,而法比歐卻一腳踢中它。

愉悅的焦躁。

「在這面鏡子裡看到的東西,實際上的距離近的多。」

做選擇只需短短的幾秒鐘,其餘的時間就是在為那個決定付出代價。

她對著晴朗的天空微笑,現在只要一點點努力,她就可以自己站起來。


延伸閱讀
閱讀筆記:質數的孤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盧廣仲,連續劇裡的「繁華攏是夢」

憂鬱治療指南 X 徐珮芬

但你已經不願意再浪費我 X 徐珮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