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

對我來說書寫(日記)是很療癒的事情,但我常常無法下定決心空出時間,以致於大多時候活的混沌而麻木,最近的工作心情穩定了,也是該好好整理的時候。

文章標題:旁觀者,先講一下,跟內文沒有關係,純粹是李宗盛剛好唱到「是啊 他更像是個若無其事的 旁觀者 刻意拘謹的旁觀者」,如此而以。

首先,來釐清這大半年在社群網站裡的混亂。

使用推特一段時間後我就決定(抱歉講得彷彿什麼了不起的決定其實只是平凡的選擇)要長期公開帳號,一來是推特裡轉推是很有趣的一環,無論誰娛樂了誰,都是娛樂,二來是公開的帳號會有一種假想自己在公眾場合講話的感覺,雖然一開始追蹤者少,但我現在也是想像上千人了,總之是訓練自己好好的表達意見,完整的傳達心情(雖然大部分都在亂講話),不要因為與他人的意見而不敢表達。

直到現在我鎖推了,與之前因為忙碌短暫鎖推不同,但在前兩天試著回想原因卻茫然,我竟然想不起來那個看似重要的決定的原因。我覺得職業災害應該把健忘納入啊!

好一段時間了,在推特上越來越不敢發心情,還有手寫字也是,總覺得好像在逼人看「自己」,害怕面對批評或厭惡,太認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跟自戀症況有 87% 像。

有人問:「你好嗎?」我就要跟對方說八字,然後又開始談心,鉅細靡遺的,對方是客套啊!我看來是事,別人聽來只是故事。過份認真展現,但大多數人要的只是消遣。不要!不要自戀了好嗎。

其次呢,台灣推特圈前幾天恰好流行了一陣 #靠北推特 #告白推特 ,在那之前 #大家 以及 #推特網紅 也引起討論。

一時之間感覺鎖推好安心!但感覺還是混亂的,幸好,仗著應該算熟識,追問了推友問題,進而能私底下討論、交換心得。

要明白且習慣,太多事情沒有結論及標準答案。交談後的幾個重點:
(這邊幾乎是節錄對方的話)
1. 大聲辯護有時候受傷的是你自己。
這邊指的是為他人的「可能是錯」辯護。
2. 尋求共感。
※這段對我來說是啟發所以完整紀錄下來:
喜歡某人討厭某人的情感其實都是只屬於我們自己的,但「我想要有人同感這個看法」是告白推特能炎上成這樣的理由之一。為了讓人共感自己的感覺,就需要一些東西去包裝,拿具體的約炮來包裝,或籠統的玻璃心來包裝。
3. 我們都只能對自己誠實。
※嗯這裡也是完整紀錄下來了(合十):
到頭來我們都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發言,在聽別人話的時候也是根據在對方說的是實話上去相信,但這兩件事其實都沒有什麼保障。

我自己突然醒悟的是,近日欲言又止以及打完刪除都是因為我心裡想抒發感受,但也試圖用自己的經驗去說服別人,又明白一切徒勞。
大概是自己耳朵越來越硬,也曉得要說服別人的困難,況且,又憑什麼要去說服別人與自己相同呢?

最近寫在筆記本上的是:
「如果一個人不靠著偏見而活,那靠著什麼?和平、奮鬥、救(被消音)。」

但、又、怕!對,老子又怕了!怕不同,怕和別人不一樣。

我蠻怕失言,那會讓我輾轉難眠,恭喜!又是自戀的症狀呢,但為此我還是得做點什麼啊,一邊治(自)療不那麼自戀與一邊小心翼翼的努力不失言。

現在好多書拼了命的要讀者做自己,我倒是覺得弄不好大家都過分自戀了。做自己固然是好事,但做沒拿捏好變成作,進而大家互相看不順眼,互相攻擊,也、也不是要溫良恭儉讓啦,還是要溫柔啊!

「還是要溫柔啊。」
這真的超難的,畢竟現實的世界,光是應付工作就讓人想抓狂,還有信用卡帳單(?),我是說家庭和交友或者個人以及要分出時間給二次元(?)。

我好像要跑題了。

先知瑪莉的歌真的給我許多,平靜吧,平靜下來,才有餘力感受。一個人內在都混亂的時候,真的無法溫柔,當然也沒有溫柔能釋出。

這是個很棒的時代,也是個很糟的時代啊。
(狄更斯的句子換個喜歡的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盧廣仲,連續劇裡的「繁華攏是夢」

憂鬱治療指南 X 徐珮芬

但你已經不願意再浪費我 X 徐珮芬